正阳花生:走向国际的新名片
科技引领 园区示范 创新驱动 数字赋能
正阳花生:走向国际的新名片
记者 李玉荣
在花生产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世界花生看中国,中国花生看正阳。”可见正阳县花生产业的知名效应已飞出“YH533388”、飞出河南、走向全国,跨越千山万水,漂洋过海,享誉全球。
近年来,正阳县花生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,24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,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以上,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0.3%,产量54万吨,14亿中国人每人每年可以品尝到0.8斤正阳花生。正阳县有85%的农民从事花生生产、加工、经营,被誉为“中国花生之都”。2021年,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.35亿元、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,实现品牌价值、产业产值“双百亿”目标。作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、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(核心区)双园区,正阳县精准定位,深耕花生优势产业,科技引领、园区示范、创新驱动、数字赋能,使花生产业蓬勃发展,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,实现了从1.0时代到3.0时代的转型升级蝶变。
科技引领 花生产业焕发新活力
正阳县地处豫南,是河南省人均耕地最多的县,拥有花生、生猪、小麦三张“国字号”名片,有打造“国际农都”出类拔萃的优势和过硬条件。
2012年以前,正阳县花生种植是“大而不强、大而不优、大而没有品牌”。为让传统产业赋能升级,实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,正阳县围绕姓农、立农、兴农的花生产业,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等60多位专家学者,成立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,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、5个博士工作站;先后承办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、全国花生产业论坛等8个全国性大会,为花生产业发展开具良方。
正阳县按照科学规划、集中连片、规模发展的原则,通过与张新友院士团队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合作,转化花生产业科技成果73项,培育、研发、推广花生新品种16个,研究探索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,采取统一供种、统一栽培、统一技术、统一供肥、统一管理、统一回收的“六统一”模式,大幅提高花生的质量和单产水平,被国家、省花生专家称为“正阳模式”,在全国复制推广。正阳县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河南省唯一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60万亩全国最大的(花生、小麦)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。
园区示范 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
2017年,正阳县抢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机遇,成功创建了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使花生种植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、从一家一户到产业集聚、从线下买卖到“互联网+”、从一产独大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该县出台政策,为园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建设用地4000多亩,破解土地难题。创新投融资方式,借力撬动社会资金63.2亿元投入产业园建设;同时,7家商业银行为131家企业累计贷款11.6亿元。
花生产业园的创建让花生产业达到“新高度”。正阳县培育出国内一流的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、高度集群的花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、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“四个基地”,建成了花生良种繁育中心、花生加工研发中心、花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、花生产业双创孵化中心、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、全球最大的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传播中心“六个中心”。
花生产业园的创建吸引了君乐宝、鲁花、牧原等企业落户正阳县,园区内花生加工规模以上企业40家。全县形成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的特优一产,以鲁花、君乐宝等为龙头的强劲二产,以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、正阳电商服务中心等为载体的新兴三产,催生了一批大型花生育种企业,培训了上万名新型职业农民。
花生产业园的创建吸引了3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正阳县,聚集了6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、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、7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、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、8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,还有一大批县区农业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。
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,正阳县创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新模式、新经验、新速度,特别是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。正阳县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称号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创新驱动推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
正阳县围绕花生全程机械化出台扶持政策,先后投入2亿多元支持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生产花生机械。在全县建立3个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区,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,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4项,年产各种花生机械6万多台,出口东南亚、南苏丹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。该县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“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”,正积极打造机械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。
正阳县围绕花生“吃干榨净”等全资源化利用,依托每年花生种植产生约50万吨秸秆,大力发展奶牛、肉羊养殖及秸秆饲料加工。目前,奶牛、肉牛、肉羊年存栏分别在1.5万头、10万头、50万只以上,培育了乐源牧业等大型养殖企业,每年生产数万吨牛奶、牛羊肉等高品质、高价值畜产品。引导花生秸秆收储加工企业成立8个行业协会,采取分散收集、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,每年通过协会收集花生秸秆约40万吨,占全县花生秸秆收集量的80%以上,年销售花生秸秆饲料35万吨,产值3.5亿元。
花生米、花生油、花生炒货、花生蛋白、花生奶,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正阳花生效益倍增。研发的200多个以花生为食材的佳品,形成了具有正阳地方特色的“花生宴”,正阳也因此荣获“中国花生美食之乡”称号。
数字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正阳花生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:20世纪80年代至2012年以前,政府引导农民种植100万亩以上,是花生种植第一大县,属于1.0时代;2012年至2020年,通过改良品种、起垄种植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,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“正阳模式”,实现了大众花生向品牌花生的转变,从花生大县向花生强县跨越,属于2.0时代;2020年以后,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,正阳花生产业迈向3.0时代。
数字赋能下,正阳县推行“互联网+花生”电商运营模式。建立全国首家农产品交易中心,连续举办6届“中国·正阳互联网+花生产业高峰论坛”。全县建有1个县级电商综合运营服务中心、19个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、282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,实现村级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,电商经营主体8600家。因发展农村电商成效显著,正阳县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
实施花生“保险+期货”。2021年,正阳花生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。省财政厅、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印发《河南省花生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方案》,正阳县作为试点承保花生8万亩,推动花生保险由“保成本”逐步向“保价格”“保收益”转变。
“正阳与这些企业强强联合,聚焦聚力打造‘国际农都’的正阳样板。”该县相关负责人说,争取3~5年,依托花生机械制造产业园,加快科技创新,打造花生机械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;深入实施“院县共建”项目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;发挥中国花生和植物油品牌集群作用,扩大品牌影响力,实现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200亿元、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500亿元的目标。
精彩推荐
- 汝南县“四项机制”推动“五星”支部创建
- yh533388银河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办理后进单位周通
- 确山县多举措 助“五星”支部创建
- 市直工委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开展
- 打造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智慧海洋
- 国企改革预计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主体任务
- 河南省7个公路水路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逾172
- 促进汽车消费又出新举措 消费者将有更多选择
- 河南高温津贴上调6月起连发4个月
- 河南省新增118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
- 《网络主播行为规范》印发 首次全面规范主播
- 教育部:严禁培训机构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
- 夏天有味
- 于营村以“五星”支部创建振兴产业发展
- 7月1日起,yh533388银河职工医保门诊看病可报销
- “YH533388”开展第五期“钜惠天中·乐享生活”促消
- yh533388银河人民政府与保利发展控股集团签署战略
- yh533388银河第三十小学开展禁毒主题硬笔书法大赛
- 李跃勇深入确山县调研
- yh533388银河教育局就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有关